太在乎領導和同事,你就輸了!
發(fā)布時間:2023-6-16 16:25:59 瀏覽:582
楊天真在一檔綜藝節(jié)目里表達過一個觀點:
“我們每個年輕的打工人,面對我們的工作,都要有一種“渣男心態(tài)”,不用過度在意領導和同事在想什么,有了這種心態(tài),你才能在工作中舉重若輕?!?
在現在很多職場人的心中,職場人際關系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有時甚至會違背自己的意愿,去迎合領導和同事。
其實大可不必,明確自己在職場中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多關注工作本身,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,才能快速成長。
工作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交流合作,只要有人,就難免產生矛盾。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,往往會使我們陷入一種自動化的情緒陷阱中,造成自我消耗。
1
拼命尋求認可
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
一般我們認為,在乎他人的看法,是因為把別人的感受看得比自己更重要,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會讓別人不舒服,從而把自己擺在了更低的位置。
拼命尋求認可的人,看似在關心著他人,但實際上心里卻只有自己。
當你選擇是否做某件事的評判標準,從“自己是否愿意做”變成“別人會怎么看我”的時候,此時,雖然表面上你的行為是在迎合別人,但實際上你關心的只有“我”。
當你委屈了自己,別人卻沒有表現出你期待中的感激、尊重的時候,你往往會大失所望,并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委屈。
比如,你因為主動幫同事完成工作,而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,如果那位同事之后沒有對你表現得感激涕零,你會感覺自己的真心被別人辜負了。
其實,你主動幫同事完成工作,是因為你想在同事面前留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印象,或者你覺得幫同事完成工作,對自己的影響沒那么大。是因為你自己的緣故,才做了這個決定,你卻把責任推到了同事身上。
職場上,想要建立令人愉悅的人際關系,需要認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,別人不會因為你做了什么,而做出你期待中的回饋。
2
過度在意他人
反而會束縛自己
職場上,在意領導和同事的看法很正常,這也許會是最初前進的動力。但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,思想就會被外界的評論束縛,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有時,同事的一句玩笑話,都會給你造成很大的影響。
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朋友,開會或者小組討論的時候,根本不敢發(fā)表自己的意見,因為擔心“如果提這樣的問題也許會被人笑話”。
還有的人甚至不敢在人前開一個小小的玩笑,總是擔心別人會生氣。
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職場的畏懼,害怕自己在領導和同事面前說錯話、做錯事。
但誰又能保證不會犯錯呢?沒有必要為了隱藏自己的缺點,而把全部的自己隱藏起來。
巴菲特說過:“你內心對自己的評價比外界對你的評價更重要?!?
如果感覺職場的人際交往太難,那不妨做一個內心強大的職場人,敢于突破外界評價對自己的束縛,專注于自己的內心,活出真實的自我。
3
三招釋放心理壓力
擺脫人際關系焦慮
1、分清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
大部分人際關系的煩惱都來源于企圖干涉他人的事情,或者自己的事情被他人敢干預。只有徹底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,什么是他人的事,才能不保證自己的情緒不被他人干擾。
例如:
1、做好本職工作是我自己的事,領導是否認同我,則是領導的事;
2、我工作升職或者降職是我的事情,別人羨慕或者嘲諷是別人的事情。
拋開別人的事情,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當下?lián)碛械氖虑樯?,我們的思緒會清晰很多。就像,人生是一場長跑,每個人都要跑出自己的節(jié)奏和熱情。
2、做自己人生的“主角”,做職場的“配角”
做自己人生的主角,不要讓他人影響自己的情緒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(jié)奏,不干涉別人的節(jié)奏,也拒絕別人干涉自己的節(jié)奏。
做職場的配角,把工作放在第一位。在職場中,我們扮演的角色就是“打工人”,與其擔心別人怎么看自己,不如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。
在職場上,我們扮演的角色就是拿錢辦事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職場人際關系當中。與領導和同事的溝通,把消息傳達到位是重點,不必過度揣摩他們的情緒和想法。
工作之外的交往,遵從自己的內心,不用礙于情面勉強自己。也許做一個“沉浸式”打工人,會讓自己更加舒適。
3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
三毛說:“有一種力量叫接受自己,接受并看清自己的缺點。接受自己的平凡,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?!?
適度的完美主義,可以督促我們不斷進步;
但過度的完美主義,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焦慮。
其實我們都應該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甘于平凡卻不甘于平庸,不破不立,不懼不慌。
有的時候,我們的工作能力比別人差一點是沒關系的,你要允許自己是不如別人的。擁有允許的能力,才是一個人成事的關鍵。
職場上,不要妄圖通過迎合領導和同事,來回避自己的缺點。真正的強大不是隱藏回避,而是坦然接受。
當你學會正視領導和同事的關系后,工作會變得更加輕松自在;當你從“以自我為中心”轉變?yōu)椤耙怨ぷ鳛橹行摹焙?,工作效率會大大提升?
最后,祝愿每個打工人都能擺脫職場人際關系的焦慮,做個“人間清醒”。